支持支付宝、微信、对公转账等多种支付方式
只有三种产品会被生成出来:被大量用户大量使用、被大量用户少量使用和被少量用户大量使用的产品。

网上大部分关于设计的讨论都是围绕着少量使用的场景展开的:如何让用户理解、如何吸引用户、如何减少学习成本、如何让产品保持兴趣……大量使用的场景往往被忽视。很大一类产品(如通讯产品、办公软件等),它们的用户需要大量使用。这种场景下吸引力、理解力等已经不再重要,熟练用户只希望能够快速帮助他们完成任务,越快越好!
我将从四个方面分析了“为熟练用户而设计”:信息排布、操作时间、减少步骤和快捷操作。
一. 信息排布
导航和首页,对新用户来说是最大的依仗,而对熟练用户来说,则很有可能是最大的累赘。导航和首页,前者将所有的入口都列出了,后者将最有趣的东西展示出来,但这些对熟练用户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他们每次都还是要从导航边角的一个小小的一级菜单展开二、三级菜单,从导航找到相应的页面后,也许还要经历几轮跳转才能来到真正对他们有用的地方。
1. 频率>人群>逻辑
用单一的思维方式,信息排布方式很多,例如按照热门程度、层级、按照任务类型……但是为了让信息排布达到最佳效果,,任何单一的思维方式都很难奏效,并且最佳解决方案会因为外部条件、背景、人群等因素而无法确定,但是我认为以下思考方式是适用大部分情况的。
首先,应该把高使用频率的内容放在最前面。用户的时间是很宝贵的,如果能够立即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决不会去纠结信息排布是否完全符合逻辑。
接着,就要看使用人群了。最理想的情况是,同一类用户的活动范围在一个特定的区块里,而不是分散在整个页面。这样用户就不用遍寻整个页面来进行切换了。
最后,对于那些不太受到关注,但是又不能从界面移除的东西,就需要按照逻辑来排布了。这样最能确保在用户需要它们时,能够通过逻辑关系找到。
2. 个性化
如果允许个性化的话,信息排布就可以不用那么纠结了。例如,在登录时就能判断用户类型,从而给出适合此类用户的首页和导航;或者,允许用户通过拖拽等方式来自定义首页和导航。
值得注意的是,个性化并不是绝对就是好的。某英国超市把自家购物网站的首页改成只显示用户以前购买过的东西,这种个性化却让该网站的销售量在当月下降了几个百分点(如果平时的月销售量都是上升的,那么哪怕停滞一个月也不是小问题)。他们发现后把首页改回来,然后一切又恢复正常了。可见个性化虽然是个好的想法,但是要想把握好分寸,却并不是那么融合。
3. 纵向>横向
在排布信息时,尤其是在网页上时,纵向排布通常比横向排布优先考虑。原因有三点:
首先信息的宽度(字数)很难确定但是高度(行数)却很好确定。
其次大部分显示器为宽屏,如果不考虑滚页,那么横向排布的距离比纵向排布的距离更长,更耗时间。如果考虑滚页,那么纵向移动的距离就大大缩短了,因为滚轮可以取代大部分的鼠标移动。
最后,以手掌的结构来说,横向平行移动相比纵向精确度是更低的,因为左右摆动的轨迹是弧形而非直线,并且长距离的横向移动是需要抬起整个手掌才可能实现的。
二. 操作时间
对于新用户来说,也许在理解和学习上花费的时间远多于操作中花费的时间,但是对于熟练用户来说,情况完全颠覆了。例如,我用Photoshop时,觉得最漫长的就是整理图层了,为了能够能够长期维护,只好不停地重复同样的工作。
1. 费茨法则(Fitts’s Law)
费茨在1964年的一个研究中提出一个公式,用来计算鼠标从一个点移动并点击屏幕某个区域的难度。后来这个公式被Shannon改进成为现在比较通用的形式。
Shannon改进后的费茨法则公式
T是任务完成的平均时间,D是鼠标指针与目标边界的距离,W是目标宽度。a与b代表的是环境变量(拦截时间和设备速度),通常不需要考虑。因为这个公式是一维的,所以每次使用时你需要在鼠标指针和目标之间画一条假象线,不论这条线的斜度如何,D和W都在那条假象线上。

费茨法则使用场景(不一定都是横向移动)
看了这篇文章的人还看了

- 全部评论(0)
上一篇:2017年最大的用户体验设计趋势
- 3349140个美食主题网页设计欣赏
- 26652网站活动Banner如何设计,才能吸引用户眼球?
- 24383优秀的海报作品设计分析总结
- 19564微信编辑器哪个强 秀米vs135测评
- 1833520个中国风网站设计欣赏
- 1739626款个人网站设计作品欣赏
- 1734720个漂亮的政府网站设计欣赏
- 1609815个高端网站设计欣赏
- 1371925个国外科技网站设计欣赏
- 134910企业网站制作中一般常见的栏目有哪些?